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

国家5A级旅游景区

听优秀导游员为您讲采石好故事系列一之采石矶名字的由来

2020-07-07 00:00
来源:
分享到:
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也是一个城市、一个景区的内涵体现。

采石矶景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奇绝景观,被誉为 “万里长江第一矶”,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,千百年来,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。余秋雨先生在《三台阁题记》中写道“长江流到这里,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一流的文化品相”。

采石矶景区作为马鞍山市的窗口和名片,为了更多的人认识她、了解她、爱上她,从本周开始,我们将邀请风景区优秀的导游员为您讲采石的历史、文化和传说,通过讲好采石故事让大家体会到采石文化的外在之美与内在之精。这一期,就让我们跟随导游员张莉来了解一下采石矶名字的由来。

  61260c2f9244a.jpg

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,它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、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“长江三矶”。“凤台东出无多地,牛渚南来第一矶”,采石矶以其雄、奇、秀、险集于一体而居于长江三矶之首,素有“千古一秀”的美称。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,古今往来就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的到来,像白居易、王安石、苏东坡、陆游、文天祥等,都曾来此题诗唱咏,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,一生七次登临采石矶,在此留下了60多首的名篇佳作。当代著名的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评价到:“国中园林甚多,而借青山、借绝壁、借大江、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!”

采石矶原名牛渚矶,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。三国东吴赤乌年间,僧人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,于是改名为采石矶。关于这段历史民间留下了一段动人的故事。古时,有一年天下大旱,浩浩荡荡的长江也变成了涓涓细流,采石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,很多人倒在了取水的路上。在翠螺山上广济寺里的小哑巴和尚,看着这个情景心如刀割。在师傅的指引下,小和尚走上了寻水之路,他独自一人在山林里穿梭,披荆斩棘寻找水源,可是这挖出的一口口的哑泉让小和尚更加焦虑和迷茫。他想起师傅临终前的托付和村民们期盼的目光,再一次整装上路。小哑巴没日没夜地工作,终于倒在了井下,村民们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小和尚,只见他紧紧的抠着身下的一块石头,用尽力气指向石头的方向。村民们明白了他的意思,立刻召集壮汉带上工具赶来,当乡亲们合力把井底的五彩石吊上来后,井底似乎出现了潺潺水声,村民取来了井绳,满满地打上一桶水。村民把水捧到小和尚面前,小和尚撑起身子,咕嘟咕嘟的喝了一大口,突然他睁开了眼睛说一声;“好甜哪!”“啊,哑巴和尚说话了,这不是普通的井水,是神水呀!”

       村民们奔走相告,感谢哑巴和尚的恩情。为了表达对师傅的怀念,小和尚把这块彩石琢成香炉供奉于广济寺内。这座香炉,一经红日照射,便可映出不同的光泽,如翡翠,似玛瑙。村民们都说这香炉上的丝丝纹路,是小和尚的心血凝结而成的,从此为了纪念来之不易的井水,村民将这里改名为采石矶。

古老的故事质朴而发人深省,通过这段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勤劳善良和聪明智慧,哑巴和尚关爱他人、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位阅读故事的朋友无不动容,取水之路漫长而艰辛,充满着困难和危险,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战胜困难,收获幸福生活。美好的故事需要弘扬,优良的传统需要传承,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,各行各业都需要将奉献的美德继承和发扬,在工作和生活中关爱他人、无私奉献,在困难险阻面前坚定信念、奋勇向前。中国好故事,处处皆美好,让我们向经典致敬,向先模范学习,不忘初心,砥砺前进,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实现梦想,收获美好。

×